精選文章

一年內由5億到650億的2326 百靈達國際控股

由 2015 年 1 月至 2015 年 6 月 8 日,即未 1 拆 10 之前的走勢。在三月尾前,股價維持在 0.3 附近,但在三月最後一個星期,股價突破 0.3 水平,之後股價一飛衝天。分拆前,股價最高去到 15.8 ,升幅超過 50 倍,當時市值為 320 億。 ...

顯示具有 榮暉國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榮暉國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暗手賣殼的手法及資料收集

上一篇文章提及港交所將會收緊借殼上市的做法,道窮則變,新主還是可以用暗手賣殼的方法來迴避港交所的限制。今次文章正是要介紹暗手賣殼的手法,還收集了一些關於暗手賣殼的文章。

探討暗手賣殼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如何才是一間上市公司的話事人。一般來說,甲方持有超過上市公司的50%股權,他可以控制了整間上市公司。這是最基本的定義,但現實世界複雜得多。舉一個例子來說,假設你在香港買了一個樓房,向銀行做了按揭。表面上你是業主,但聰明的你知道你真正身份是樓奴。這就是其中一種暗手賣殼的方法,舊主向新主借了一大筆錢,這筆錢可能就是殼價,並以他的股票作抵押。表面上舊主還持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但他的股票已經被新主控制。

另一種做法是以多個人頭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合起來達到足夠控制權。這方法比較容易理解,就是舊主一次過或分批出售他的股票,令到新主們拿到控制權。可能舊主依然持有一定股權,而且表面上看起來還比每一個獨立人仕,但是舊主已經淡出舞台。以數字來說,如果舊主持有上市公司的75%股權,他出售51%股權給11位獨立人仕,而每位獨立人仕也不持有超過5%股權,這樣他們的身份就不需要披露。而且舊主還持有24%,比每一位都高得多,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當然已經轉讓了。

以上兩種手法比較常見,相信未來市場會出現更多暗手賣殼的方法。如何析辨殼盤與否,有一點值得和大家分享。當舊主做了一些不合理的行為,特別是可以威脅到他的控制權時,這就可能是一場暗手賣殼的交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誰能忍受有人可以威脅到自己的控股權呢?以之前的文章"0990 榮暉國際近年來的財技活動"為例,控股股東王力平出售榮暉32.82%股票,出售後王力平只持有29.25%股權。將心比已,你會這樣做嗎?

最後想說的,就是真正控制公司的人,也不一定是持有足夠控股權的人。有時候一間公司,一旦缺少了某一專才,這公司立即不能運作,他就是這公司的控制人。這情況經常發生在茶餐廳,很多時候主廚才是茶餐廳的靈魂,老闆都怕了他。另外蘋果公司也是一個好例子,喬布斯在世時,他就是蘋果公司的控制人,什麼股權也不用看。

好文分享:

暗手賣殼五部曲


魔戒有3部曲,哈利波特有7部曲,故事很長但卻十分精彩,令人看得不亦樂乎。而最近震昇控股(2277)也上演了一部賣殼五部曲,同樣令人拍案叫絕,透過疑似的分段賣殼成功避開了全面收購的責任。震昇控股早在201412月上市,當時大股東持有75%股權,達法例上限。要知道一旦大股東出售股份而新主拿到超過30%這條界線,新主是有責任做全面收購,小股東也可以分一杯羹。於是大股東便採取了分段出售股權的方法。這5部曲是這樣的:
第一部曲先是在去年7月上演,大股東Golden Roc Holdings Limited 1.3838港元的配售價出售60,000,000股股份,完成後大股東持股將由75%減至69.18%
第二部曲在同年8月上演,大股東出售180,000,000股股份。出售股份佔本公司於本公佈日期已發行股本約 17.48%。完成後大股東持股量為51.7%
第三部曲在今年4月上演,大股東把自己所有持股抵押出去,以換取2.5億現金。這會令人聯想到抵押賣殼,但若計番100%,換取金額應是4.83億,其實比殼價+NAV折讓不少。第四部曲在同月發生,大股東再出售2億股份予Finest Elite Holdings Limited,持股得番32%
而最後一部曲則是高潮所在,震昇擬按每股配售股份0.9元之配售價,配售最多2.06億股股份,相當於經配售事項擴大後之已發行股本約16.67%。配售價較513日上午收市價1.09元折讓約17.43%。消息一出之後,公司股價連炒了數天,由$1.05炒到最高$2.21
回顧這幾部曲,大股東原先持有75%,卻不選擇一次過賣掉,而是分多次出售加上最後的配股,令自己的持股量慢慢降低至現時的26.9%。這一招相當高明,因為每一次配售也不過30%,自然無責任做G.O.,而承接人是獨立第三方,也無需要披露身份。若然這多次出售的獨立第三方是同一友好人士,這隻股票可謂已經完成了易手。這一點從昨天(23/5)通告指出公司主席換人的消息可得到印證,新主很可能是Finest Elite Limited擁有人楊俊偉先生。對財技股熟悉的朋友,楊俊偉先生對大家不會感到陌生。筆者相信震昇控股已經完成整個易手過程,順利賣殼,但基於目前股價已遠比配售價$0.9高出一個,現價亦十分昂貴,風險高,筆者是不建議追入的。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港股大時代過後,殼價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主板殼價更是由年頭的5億左右升至最近的6億以上。殼價上升對於我們這一班殼股投資者固然是好事,但最證監會及港交所卻越來越嚴,不但以現金公司條例否決大量低價配售新股,最近連以實物分派的方法也否決了,理由是根據上市規則13.24條,公司必須有一定業務或資產運行,才可以繼續上市。這增加了正手賣殼的難度。若然不想正手賣殼,其實還有方法,就是採用暗手賣殼。暗手賣殼的方法可以有幾種,一是透過抵押股份賣殼,例子有毅信控股(01246)和創業集團控股(02221);二是分階段賣殼,用人頭代為持股,只要新主正手拿不夠30%股份,便不用提出全面收購,無須與小股東一起分錢。就著這個例子,探險家想說說時尚環球(1520)

時尚環球的前身是8309,於今年5月才轉做主板,2名大股東共持有75%,也是法例上限。這次的賣殼是分階段進行。公司於94日發出通告,控股股東Fortune Zone831日,向9名獨立投資者合共轉讓2.25億股持股,佔公司股本37.5%。完成後,Fortune Zone不再持有公司任何權益。時隔不足1個月,於922日,公司再發出通告,控股股東All Divine出售8,700萬股普通股股份予1名獨立投資者,佔已發行股份14.5%。緊隨出售事項完成後,All Divine於公司的股權將由2.25億股(佔已發行總數37.5%)下降至1.38億股(佔已發行總數23%)

這種方法其實十分高明,由於公司37.5%的股本是分給了9名獨立投資者,每名投資者的持股量不超過5%,因此無須申報,行外人很難知道他們的身份。這保護了人頭的身份。其次,新主採用了人頭持股,因此正手也沒有超過30%持股量,不用作出全面收購,也不會被證監會及港交所阻撓。

暗手賣殼對於我們其實是不公平的,因為我們不知道當中交收的價格,也無法享受從賣殼時所產生的應有價值,雖然如此,筆者認為時尚環球仍是一隻不錯的股票,原因下回再同大家拆解。

(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轉主板後閃電賣殼的舊愛
渾水 , Oct 7, 2015
http://www.quamnet.com/wmInvestmentNewsContent.action?articleId=4400876

交收方法神秘易留意
2015420日星期一

渾水今次寫的這隻股票不論實倉還是新玩的比賽都有持有,這就是中國海景(1106 。這隻股票經研究下,相信已經賣殼了。首先,我把自己的一些觀察先寫出來,當中最明顯的是結算所的持倉變化。在今年325日之前,中國海景的持倉只有約4成,但在325日之後就急增至九成,因為略過五成的股票落入了結算所,而這五成的股票都是來自英皇證券。這次倉位變化,令渾水懷疑中國海景這隻殼可能已經易手了,因為新加入的這5成多的股票是由單一證券行持有,如果持有的是同一人或同一班人,那這隻殼就可能在場外交收了,然後再把這批貨放入結算系統。
因為這個懷疑,渾水再作進一步的推理。經查看下,公司的董事局班底出現大換人,這下更確實了我的看法。由於這種殼估算是暗手交收,的確是很難推理出是哪一路人馬。渾水估計這隻殼已經落入了星美系手上。星美系和英皇證券稔熟,有很多Corporate Deal方面都有合作,而且新入局的班底都有星美系的影子。這隻股票現在有三個賣點,第一是市值太小,現在一些質地很垃圾的股票但只要市值夠細,還是有游資會打上去,市況太強嘛,何妨這隻質地也不差。第二是這五成的貨放入結算所會有後着,渾水拭目以待。第三,就是「星美系」這個名,因為這班人在財技操作方面很強。


【財技世界】賣殼方法大檢閱(上) 全購不全購?(梅偉琛)(第18期)
2015-7-1 14:46:00

第二種是暗手以人頭做交收。既然單一投資者持有30%以上的股票, 就要向所有小股東做全面收購,那麼分幾批人馬各自持貨,只要相互不超過30%,那就可以合法使股權易手同時又不用觸發全面收購要約了。
這樣的做法的好處是新主不用準備額外錢向小股東買回股票;另外, 日後做財技在股東會投票時,若大股東因條例所限要放棄投票,還有人頭幫忙投票。
但壞處是這方法要找幾個「獨立」的人頭代持,一來怕人頭過於「獨立」,不受控制,二來若要「手腳乾淨」的話,人頭們的資金來源最好是來自人頭自己,要有錢人做你的人頭幫忙買殼,中間的報酬也必不可少,這構成了額外成本。


【財技世界】賣殼方法大檢閱(上) 攤薄與抵押 (梅偉琛)(第19期)
2015-8-20 14:15:00
http://winmoneycmsuat.megahubhk.com/famous/%E3%80%90%E8%B2%A1%E6%8A%80%E4%B8%96%E7%95%8C%E3%80%91%E8%B3%A3%E6%AE%BC%E6%96%B9%E6%B3%95%E5%A4%A7%E6%AA%A2%E9%96%B1%EF%BC%88%E4%B8%8A%EF%BC%89-%E6%94%A4%E8%96%84%E8%88%87%E6%8A%B5%E6%8A%BC/

上一回筆者向大家介紹了兩種交收殼股的分析,分別是全面收購( General Offer ),以及透過暗手以人頭做交收。兩種方法各有優劣, 今次筆者會再介紹另外兩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是通過大量配售股票以達至股權易手。這個做法的原理是通過大量配售股票給新主,令舊主原本持有的股權被溝淡,從而達至股權轉讓的目的。由於易交過程涉及大量配售新股,所以必須要通過特別股東大會, 獲得股東授權才算成交。另外,由於大量配售通常會觸及《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中的強制全面收購要約,所以這些刁通常會申請清洗豁免,豁免全面收購要約責任。站在幕後人立場, 以這麼複雜的方式交收股權到頭來還要進行全面收購,可就真是白忙一場。
另外,站在舊大股東來說,這種交收方式不做全購,自己又沒有直接沽股票套現,等於送了隻殼給新主。但這類股票賣殼後的走勢都很不錯。例子包括年前的光啟科學(439), 以及小友渾水成名十倍股金彩控股( 1250 )。值得一提的是兩種交收方法除了涉及大量配售新售之外,也涉及大量配售可換股債券或可換股優先股。這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部署, 有利股價炒高後順利在高位慢慢套現。
另一種則是比較少見的,就是控股股東透過抵押控股權方式,間接地易手去第三方。這種方法的好處也是間接地豁免全面收購,減低易手成本。另一個好處就是做法隱秘,但市場都認為是抵押借錢,但其實是神不知鬼不覺地易了手,而且新主會被隱藏起來,不必露真身。
近期比較明顯的例子是毅信控股( 1246 )的控股股東卓業有限公司於2015218日,卓業與一名獨立第三方就提供本金額325,000,000 港元之貸款訂立一份貸款協議(「貸款協議」)。卓業就貸款協議質押212, 000, 000股本公司股份作為抵押。押記股份相當於已發行股本約51.08%
由於這單刁抵押的是控制性股權, 即多於50%,而且提供的金額又和現在主板殼價相約,所以市場就憧憬這有可能涉及賣殼了。


《漢華賣殼後多動作》 -渾水

細價股俾人洗板,不過渾水的倉尚算守得住,所以都不算太驚,反而沖入去買貨。先豐(0500)的走法比想像中好,就算大市被人大手沽都沽它不死,摸魚兄也有點石成金的能耐,他推薦的創信國際(0676)走勢都不錯,今日是升幅榜上的其中一位。我打趣地向朋友開玩笑,洗板式下跌所有股票倉位都不安全,惟有安全貨倉(0237)是安全的,哈哈!

漢華賣殼過程複雜

漢華專業服務(8193)的前世今生可以追溯到上年717日的供股。這是21的公開發售,認購價為0.2元,集資不少於5,050萬元,包銷商為英皇證券,同時宣佈買賣單位由5,000股改做15,000股。21是小比例供股,算溫和,不過由於是公開發售,即系無得將供股權賣出去套現,不供就會被迫攤薄股權。

以小比例供股賣殼,有一個好重要的前提,就是幕後人士對重要股東的構成好有信心,知道大約甚麼人持貨,否則有一個搞事的散戶在除權前喪買,之後跟供的話,這就打擾了幕後人的部署,可能又要勞民傷財供多幾次先可以供走那個搞事的散戶。

我這個「幕後人士對股東構成好有信心」的假說,好快就由證監會幫我驗證了。在去年84日,證監會出了股權集中報告,證明了股份貨源極之歸邊,19位股東占了30.71%股份,連埋主要大股東Brilliant One Holdings Limited,這20個人總持有公司91.32%股份。後來公司共接獲3份有效接納,相當於可供認購股份的31.7%,剩下的股份變相落入包銷商英皇證券手裡。基本上,已經有一堆公仔紙讓人暗手持有了。

在供股結果公佈前,即是去年812日,公司注入了一項金銀業買賣的業務。首先,我不知這個業務的真偽,所以無從判斷這個業務是實業還是怎樣。但這個業務的交收方式是透過印一億價值0.39元的公仔紙去賣,較當時收市價有輕微折讓,同埋有12個月禁售期限。因為這一單刁和先前的供股,原有大股東葉先生已經大量減持至36.27%,這相等於變相賣殼了。


漢華本身的業務是做估值,業務簡單,而且上市時貨源極歸邊。這種交收方法好處在於低調、只要沒有證明到這單刁和包銷商的人是一致行動人士,那就不用提出強制性全面收購。至於2億的殼價是如何交收,公司尚有一批行使價0.16元的認股權,舊股東尚未走曬貨。公司往後部署是關鍵,暗手易手後,漢華的企業動作都是收購一些業務。我估計這是為了製造催化劑,好讓舊主可以在股價炒高後脫手。

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王力平個人簡介

http://www.harmonyclub.cn/directories/lishi/76.html

王力平先生,深圳市政協委員、香港能源礦產協會副會長、首鋼福山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副主席、福山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力平在中國煤炭開採行業擁有豐富經驗。香港主機板上市公司首鋼福山資源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焦煤開採以及原焦煤及精焦煤生產和銷售,是中國中西部最具規模的一體化煤炭企業之一。以生產能力計,該集團為國內第二大硬煉焦煤生產商。

王立平先生同時擔任香港主機板上市公司榮暉國際的主席兼執行董事。榮暉國際主營成衣零售業務。其自創品牌Theme,收購或代理的品牌有“城市儷人”、西班牙Mango,義大利Stefanel等。目前,Theme銷售已遍及大陸40多個大中城市,以及香港、臺灣、澳門和東南亞國家,全球專賣店達180多。

20128月,王力平先生還擔任了香港主機板上市公司必美宜集團有限公司的主席兼執行董事。該集團主營製造及買賣拋光材料、提供終端及物流服務。王力平先生還涉足新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公司生產的人造寶石在建築、裝飾業得到廣泛應用。

王力平先生長期關注社會民生,積極參政議政,履行社會責任,熱心香港和內地慈善福利事業。他捐助港幣1000多萬元給新家園協會,幫助香港新移民;他還長期捐助祖國大陸的文化、教育事業,經常參與抗災救災、扶貧濟困活動,累計捐款超過5000萬元。

0990 榮暉國際近年來的財技活動

20090723
榮暉可能賣殼,股價直線上升,由停牌前0.265,幾天時間升到0.56

20090803
榮暉宣佈,與獨立第三方進行之磋商經已終止,股價急回0.3X,比停牌前高些。

20090818
神奇的事情出現,半個月後,王力平動用1.1億收購榮暉,每股作價0.195元。王力平為福山國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股份編號:639)之執行董事及副主席。
派發特別股息145,000,000元,全面收購價0.19501元。
雖然收購價不足0.2元,但復牌後暴升,八月尾股價已經升破一元,市值超過9億。

20091028
王力平順利收購榮暉63.28%股份,正式入主榮暉。
10月尾,榮暉再次起動,由一元起步,12月高見4.93,接觸5元,市值44億,算是非常漂亮的升幅。

20091202
榮暉進行拆細,一股拆為四股,拆細後,每手10,000股。

20100118
股票拆細後,股價約繼續向上升,在0118日榮暉創出歷史新高1.95,市值非常接近70億。半年前榮暉市值還不足三億,一年前榮暉市值更只有半億。換句話說,榮暉在一年內升值140倍,絕對是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一個奇蹟。

其後股價回落,直到0316日再升到1.92,之後就無以為繼,股價緩緩落下。

20100618
孫粗洪認購1.91%榮暉股份,每股作價1元。
(i)                 中國雲錫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股份編號:263)之主要股東;
(ii)          北京御生堂藥業集團有限公 司(股份編號:1141)之主要股東、執行董事及主席
(iii)         百靈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編號:2326)之控股股東、執行董事及主席
(iv)         祟高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編號:209)之控股股東

20100709
榮暉打算收購鐵礦公司,目標礦位於中國河北秦皇島。根據本公司現有的資料,目標礦的鐵礦儲量約為 1.7 億噸,而現時鐵 精粉的實際年生產能力已達 300 萬噸(信不信由你),建議收購的代價約為人民幣 35 億元。

20110120
半年後,雙方終止是次收購行動,也是預料之內。

20110429
億群投資(榮暉直接全資擁有附屬公司)與超毅及劉先生訂立合營協議,註冊資本金額為港幣 4,000 萬元,雙方投資各半。
劉先生為超毅其中一位董事及最終實益擁有人。劉先生與其關連人士持有超毅最終 70% 的股 權權益。劉先生於中國木地板行業具有超過十年的豐富經驗。

20121127
股價由天堂跌到地獄,到了2012年終於跌停。11月尾出現一個小陽春,榮暉發出通告,聲明不知悉導致該股份價格及成交量上升的任何原因。12月尾,股票再向上爆,榮暉再度表示不知悉導致上升的原因,但你不知又有誰知呢?

20130408
原來如此,榮暉打算收購兩座金礦,代價不多於 12 億港元,將透過發行新及可換股債券(換股價為每股0.195港元)及或現金方式支付。

20130425
終止收購兩座金礦,當然,資源概念太過時了。

20131021
股價再度急升,因為榮暉可能收購一家於美國的能源公司。今次題材比較新鮮,股價亦比上次抄得更高。

20140316
另一個大計劃又來了,榮暉打算收購西非油田服務公司,於公司重組後,於哥倫比亞之若干油氣礦物儲量中擁有開採權益。
代價:不超過 10 億美元
12.50 億美元(相當於約港幣 19.4 億元)以現金支付,來自本公司向各承配人配售本公司新股份
2)為數 7.50 億美元(相當於約港幣 58.2 億元)新股。本公司擬向賣方按每股新股港幣 0.255 元(相當於 0.03288 美元)之發行價

20141119
第三次終止收購,叫停收購西非油田服務公司,也是意料中事。

20141120
控股股東王力平出售榮暉32.82%股票,作價0.20元,只比收購價0.195高一點點。出售後王力平只持有29.25%股權,不足30%,他不再是榮暉控股股東。每位承配人持有不超過榮暉19.9% 的投票權,以單一股權來說,王力平依然是最大股東。但相信榮暉已經賣殼,新主控制了局面,新主明手暗手所持的股票比王力平更多。問題是王力平並沒有收到什麼利益,這是我想不通的地方。

20150206
減持活動一浪接一浪,榮暉配售19.97%股票,配售價只是0.161港元。配售完成後,王力平只持有榮暉24.53%股權,低於25%。其中主要接貨人為吳良好 5.43%,李明憲 5.33%,林美良 7.30%,張志猛 7.22%1024日後,吳良好減持至4.49%,李明憲減持至4.45%。林美良及張志猛隨後幾個月亦慢慢減持到不足5%,之後買賣就不需要申報。

20150409
王力平以6,850,000元向榮暉購入冠生50%,事成後榮暉不再擁有冠生股權。繼出售股份後,王力平開始出售榮暉的營運公司,相信是方便日後新主入主的安排。

20150422
榮暉和明華國際訂立一份諒解備忘錄,打算收購明華國際於中國的製藥業務。又是一次風馬牛不相及的收購,看來都是失敗居多。

20150508
榮暉計劃多元化其業務,包括貸款業務融資及新業務活動。

20150522
一次有象徵意義的換人,吳良好人仕入局。
王鳳芝女士,獲委任為執行董事;陳子明先生及吳世明先生,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王鳳芝:53 歲,自一九九四年六月起出任重慶嘉多利(香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兼 副董事長,且有於香港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從事銀行顧問、國際貿易及產地產開發等業務 之經驗。
陳子明:,47 歲,畢業於澳洲國立大學,持有商學士學位(主修會計)。陳先生為香港會計師公會及 澳洲會計師公會的會員,於業務顧問、會計及審計領域擁有逾 18 年經驗。陳先生曾於一間國際會 計師行任職高級經理,現時為金威資源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09)的財務總監、公司秘書及 法定代表。
吳世明:39 歲,樂遊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089)的執行董事兼副行政總裁;樂遊科 技控股有限公司之股份於聯交所主板上市。吳先生亦為中國普甜食品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 1699)、粵首環保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191)及百德國際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668)之獨立 非執行董事。

20150605
榮暉獲授放債人牌照,放債業務正式開展。此舉很有可能為新主的業務鋪路,方便新主接手榮暉。

20150828
一切安排妥當,好戲是時候上映了。榮暉打算:
1.配售6,000,000,000 股,每股新股 0.1 港元
2.發行1,000,000,000 港元之可換股債券,每股換股股份 0.1 港元。
所得款項總額約為 16億元,鄭建明是認購新股及購買可換股債券的唯一投資者。所得款項將用作擴大業務至中國的互聯網銀行及第三方支付以及移動支付業務,以及主要在中東及或歐洲 的移動互聯網銀行業務。今次認購事項有一個問題,就是活動完成後,公司持有大量現金,而新業務根本未開始,當然亦沒有營利可言。所以配售完成後,榮暉會成為現金公司。
現金公司:倘公司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將佔本公司總資產超過 90%,則可能成為上市規則第14.82條項下之現金公司。其不會被視為適合上市,而其證券將被暫停買賣。
換句話說,鄭建明準備注入16億元,打算發展互聯網銀行及移動支付業務,以榮暉作為財務平台。但問題是所發展的業務並未開始,而所注入的資金亦過大,令榮暉成為現金公司。如果可以成功,日後豈不是其他人可以只靠一個計劃,將大量資金注入殼股,從而發展一個未有任何實務的公司。這做法和上市公司的概念是背道而馳,我覺得是難以接受。

20151023
4月時的收購計劃,半年後亦告落空。收購明華國際的中國製藥業務,於諒解備忘錄屆滿前尚未落實,這亦是意料中事。

20151103
壞消息再來一個,認購事項亦因為現金公司問題而擱置。以下內容來致榮暉的上市公司公告:
"如於二零一五年十月十二日的本公司公告所載,本公司獲聯交所通知,本公司的資產於認購協議 (經補充認購文件所補充)完成後將主要由現金組成,且根據上市規則第14.82條,本公司證券將被 視為不適合上市及其股份將暫停買賣。於本公司與該投資者進行進一步磋商後,雙方相互認為, 進行認購協議(經補充認購文件所補充)在商業上不切合實際。因此,於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三日(交 易時段後),本公司與該投資者已相互同意訂立終止契約(「終止認購事項契約」),以終止認購協 議(經補充認購文件所補充),故建議認購事項將不會進行。"

20151108
榮暉向金帝皇借出六千萬元,年利率 10%,為期一年。
開弓焉有回頭箭,新主一計不成,立即轉用化整為零,先以公司的現金製造出利潤。這樣可以令日後再次注入資產鋪路,不竟公司生意越大,能注入的資產越多。

20160115
江海榮認購榮暉877,000,000 股票,作價0.14元,佔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約 16.66%,總額約 122,780,000元。
一次過注入16億實在太難困,分批注入又如何呢?當然,新主不會分開十次八次注資,這樣也太麻煩了。我估計注資後,榮暉會用這些資金繼續製造出利潤,令榮暉的會計賬目變大很多,特別是金融的生意數目。與此同時,新主會將他的互聯網銀行及第三方支付以及移動支付業務落實,成為一間實體公司,這樣對未來注入榮暉有很大幫助。